可能大家都会发现,抽象化的东西很难记住,也不容易理解。而视觉化的东西很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有画面感,越容易被用户感知到,越容易被感知到就越容易相信。
举个栗子,圆周率π大家都知道吧,3.14159…,完全没有规律,想要记住是很难的。相传大数学家华罗庚(不一定是)发明了一个记忆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完整版请自行百度),我自从看见一次,就再也没忘记过。这就是可视化表述的威力。还有大名鼎鼎的宫殿试记忆法也是基于画面的记忆方法。
为什么可视化表述有这么大威力呢,还要从我们的大脑结构说起。
人的大脑可分为三个部分,爬行脑,边缘系统和新皮质。各自负责处理不同的部分,各司其职。爬行脑作为动物大脑最先进化出的部分,负责欲望和本能,比如吃,喝,拉,撒,睡,性等,就是和Z动物生存繁衍息息相关的部分。爬行脑部分反应速度快,很多时候负责理性思维的新皮质还没来得及反应它已经做出了应对,也就是潜意识做出反应。神经科学家们已经实验证明,爬行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所以,视觉化的信息天然最容易影响我们。也就是为什么视觉化的信息我们容易记住。
这方面说一下关于视觉化表述的运用,
第一,广告文案。
好的文案能在用户脑海中“放电影”,产生画面感。因为一个好的广告文案最终目的是郎朗上口,容易记住,引起欲望。朗朗上口得靠文字韵律,而可视化表述一定是达成容易记住这一目的最简易的手段。引起欲望就是两者的综合效应。
举栗子,“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橱”。我个人觉得这是服装品牌最好的广告词,五个字就把海澜之家的定位非常有画面感的表现出来了。再拿一个反面例子出来,“美德斯邦威,不走寻常路”,也是五个字,我就想象不出来什么是不寻常路和寻常路。至于我为什么也记住了,那是因为重复了太多次,我个人又是服装从业者。那又是关于广告的另外一个话题了。
第二,用来讲道理,表达理念。
雷军的名言“站在风口,猪也会飞”,你看多形象,多有画面感。如果换个表达方式“抓住机会,笨蛋也会成功”,效果就是天上地上的差别。
第三,日常谚语,歇后语。
这就多了去,例如“惊弓之鸟”,“黄鼠狼给鸡拜年”,“一石二鸟”,“王八的屁股”等等。看看多形象的画面。
第四,诗词。
我个人感觉古人在可视化方面真的是做到了极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寒雨夜更深,流萤渡高阁”等等。这些古诗词,无不叫人拍案叫绝。寥寥几字,全是画面,还不是静态的画面,而是有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画面,还蕴含作者想要表达某种情绪在里头,不佩服不行。
数字化+可视化,让你的文案具有画面感
你的卖点文案中不要出现形容词,为什么?
形容词不是一种精准表达,所以不可信!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假如,你对面站着一个陌生人,你在跟他(她)介绍你的苹果,你反复告诉他(她):我的苹果很甜!
他(她)会相信你吗?
他(她)会想:我才不相信你忽悠呢。
那怎么办呢?
很简单,把形容词改掉,改成数字表达。
我们苹果甜度值达到18-21%
是不是比上面更精准了一些?这就是数字化好处,因为数字属于精准表达的一种方式,用户更容易感知到,所以更容易被相信。
但是很多时候,仅仅数字化还是不够的。
为什么呢?
还是以上面的举例,你和用户这样说:我们苹果甜度值达到18-21%!
用户心理还是会有一个疑问:甜度值达到18-21%怎么了?很厉害吗?
发现没有,用户对甜度值没有概念,或者说,他不认为这样的数字就很厉害。
那怎么办?
数字化+可视化。
接下来问题就很简单了,怎么做才能让上面的干枯的数字可视化,在用户脑海中产品画面感呢?
你可以这样说:
我们苹果甜度值达到18-21%,远远超过普通苹果的13%.
用户马上就能在脑海建立一种画面感,这种画面是基于对比关系产生的,因为现在他知道了普通苹果甜度值只有13%这个概念,那么你再去和他说我们苹果甜度值达到18-21%才是有价值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是数字可视化的威力。
- 怎么用好数字可视化?
知道了数字可视化能改文案带来的好处以后,让我来猜猜你现在在想什么。
你肯定在想,这个方式挺好的,但是要怎么才能在自己写文案的时候,运用自如呢?
我要分享给你2个句式:
2.1 数字化+能/可以/足够/……
本质上这个句式表达的是一种结果,告诉你,卖点的好处可以干什么事情,或者说导致一种其他的结果,以此建立用户脑海中的画面感。
还是举例来说:
例:劳斯莱斯豪华真皮坐垫,材质是由8头英国牛皮所制,足够制作1280双软皮鞋
简单分析一下:产品是劳斯莱斯坐垫,卖点是真皮制作。
下面我从3个角度带你重构一下这个文案,你对比一下效果:
材质全部采用真皮坐垫;
材质是由8头英国牛皮所制;
材质是由8头英国牛皮所制,足够制作1280双软皮鞋。
发现没有,第一种是很多最常写的,使用形容词的形式,说服力最弱
第二种改成了数字,8头英国牛皮所制,一下子用户的信任就不一样了,但是还是缺少一点画面感。
第三种堪称完美,因为他告诉了你另外一种结果,就是“足够制作1280双软皮鞋”,是不是一下子对8头英国牛皮的形象更加熟悉了?
所以,当你把形容词改成数字表达的时候,想一想,它能干什么……/它可以干什么……/它足够……
2.2 数字化+相当于/约/平均/超过……
这个句式也非常好用,它是基于一种对比关系的,和用户以前一种熟悉的认知来对比,以此建立用户脑海中的画面感。
还是举例来说:无痛种植牙手术时间很短,只有8分钟,大约你听2首歌的时间。
简单分析一下:产品是无痛种植牙手术,卖点时间短。
我还时从3个角度带你重构一下这个文案,你对比一下效果:
种植牙手术时间很短;
种植牙手术时间很短,只有8分钟;
种植牙手术时间很短,只有8分钟,大约你听2首歌的时间。
同样的,第一句是形容词表达的方式,说服力最弱,第二种将形容词改成了数字化,效果好很多,第三种堪称完美,用户一下子就知道体会到时间短的好处。
所以,同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你把形容词改成数字化表达以后,不妨问一下自己,它相当于……/它大约……/它平均……/它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