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报包含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一、资产负债表,就好像是一个企业的体检报告,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和规模。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围绕着一个恒等式搭建,即“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资产,那就是,企业把钱用到哪里去了,也就是钱的去处。
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可以理解为钱是哪里来的,即钱的来源。负债,就是问别人借的钱。所有者权益,就是股东出的钱。
(举例:你说你在北京有一套房,总价值300万,自己首付100万,贷款200万。那么对应着财报里的资产负债表,你有300万的资产,负债200万,所有者权益是100万。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是永远成立的。)
1、在资产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一般形容的就是流动性比较好的资产,很容易变现的资产,很快就可以变成现金的资产。但是流动资产本身也是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转化的。
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现金
流动资产不可能永远是固定形态,钱要去买生产所需的东西,然后做出产品(存货),然后一部分成为现金,另外 一部分成为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就是人家给你打白条,就是赊账
预付款是提前给供货商的钱,相当于预订,太大不好,证明公司地位不高,人家先收钱才敢给你货,而且如果预付款增长大,且不是货款,是些奇怪的专利工程款之类的,很可能有财务造假。
公司持有的股权投资如果分配股利,就是应收股利
很多集团公司是很大的,不仅仅是主营业务,还有很多很多小业务,这些和主营无关的小业务就是其他应收款,从造假的角度来讲,这些乱七八糟的小业务太容易藏污纳垢,
时间比较长租给人家要收回来的钱,比如你有飞机,工程机械,车,工厂,设备这些你租给人家,人家慢慢给你钱,这些都是长期应收款
企业准备以后卖出去的货就是存货。
那些还没有生产出来的原材料也半成品也是存货。
存货在不断增加,但是销售没有增加,这背后很可能是企业的经营出现了大问题,产品淘汰,或者过时,或者市场占有率下降,都非常有可能。或者根本就是无法销售的原料,半成品,次品,如存货总是消不掉,是非常危险的,存货是会跌价,会贬值的。
(2)非流动资产就是所有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从属性上来说就是流动性不太好的资产,一年左右无法变现的资产
使用寿命一年以上的,为了经营而持有的就是固定资产。房子,建筑物,机器,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工具,器械都是。固定资产是需要计提的,买资产的时候需要付钱,之后购买的成本慢慢的摊销在资产的生命周期里,每年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都要作为公司当期经营的费用从利润表里面扣除的,除了折旧以外还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只要是损坏的,跌价,长期不用的都要计提减值准备,也是要从利润表里面扣除的。
因为要折旧所以好公司当然选择越来越快,早一点折旧完以后就不需要再折旧了,时间太长的折旧肯定不好,证明公司不赚钱,不敢折旧,怕影响利润,敢于快速折旧的公司才是优质的公司
,时间太长的折旧肯定不好,证明公司不赚钱,不敢折旧,怕影响利润,敢于快速折旧的公司才是优质的公司,如果一家企业固定资产长时间不增长或者缓慢,那么这个企业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因为这家企业已经找不到固定资产去购置了。固定资产增长太快要看利润能否跟上,注意有些企业已经很长时间业绩不增长,但是靠变卖固定资产来维持,这就非常危险了。
在建工程,还在建设的工程,建设好了就自动转成固定资产。但是在建工程是不需要计提折旧的,所以有些企业喜欢钻空子,故意不转成固定资产,为的就是躲避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一家公司长时间不把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很可能就是在搞这个猫腻,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建设,完全是虚构了一个在建工程,在很多很多年以后再想办法大比例计提掉,这就是在造假,在转移资金了,
实体的资产就是无形资产。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版权等都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无法清点清楚,说不清楚,像这样的资产到底估值是多少是很有争议,如果一家企业无形资产太多,很可能在做虚假做大资产总量,至少你可以认为这家企业的资产结构很不健康,无形资产也要折旧,但是名字叫摊销,折旧和摊销的意义是一样的,只要确定了无形资产的使用时间,然后平均每年摊销多少就可以了,没办法搞清楚使用年限的就只能做减值准备
那些看不见,算不清,摸不着的但是可以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因为可以赚钱,所以肯定是资产,但是会计科目不好搞定这些资产的描述,所以就叫商誉。收购公司的时候,如果公允价值1个亿,公司花2个亿买,那么超出的1个亿就放到商誉里面,商誉不需要计提,不需要摊销,但是需要减值准备,也就是说不需要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那样每年去计提,但是每年年底需要减值准备一下,如果商誉的价值下降了就需要减值,对于商誉太高又经营不善的企业来说,商誉减值几乎是一定的,也是一个暗雷
长期待摊费用就是企业已经花出去的费用,但是可以持续一年的功效。比如说固定资产改良费用,改良了基本上用一年,不需要天天改良,这些就是可以持续一年以上功效的意思,修理费也是同理。但是有些公司刻意把长期摊销费用冒充资产,假装是一笔资产,把其他一些费用放在里面,这样就可以减少费用,增加利润,所以太多长期待摊费用肯定是不好的,很可能是别有用心的,
其他非流动资产就是不太好归类的资产,周转时间又超过了一年的就放在这里面,所有名字带“其他”的都很重要,都不应该数额太多,都需要去看看附注里面到底是什么,有没有猫腻。
2、负债按照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性负债。
我们的资金来源,是有两种性质的。一种是借来的,叫债务,在财务里面叫做负债;一种是自己和股东们的自有资金投入,在财务里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
所谓实收资本,一般对应着企业刚设立时的注册资本。比如我企业的注册资金是100万,则意味着我公司被分成100万份,每个股东根据出资等情况,占有不同的份数。如果后来有投资人拿出100万投资你,其中11万计做实收资本,则实收资本总数达到111万;剩下的89万,就放到了资本公积科目里了(发行价高于实收资本的就放在这里面,资本公积可以用来送股),因为本年利润是归股东的嘛,所以计入本年利润。有时候,可能公司在前几年赚了很多钱,股东也不急着分红,就计了“未分配利润”
预收款项,在交易之前预先收取的部分货款,这个款项显示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应付职工薪酬就是工资,要给职工的一系列钱,奖金,保险,公积金,福利,教育经费,辞退补偿都是。区别就是一线员工的工资算是生产成本,工厂的员工算制造费用,管理层的算管理费用,销售人员的算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的员工算在建工程里面
负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数据比较真实,伪造资产的方法很多,伪造负债的方法很少,所以负债总的来说很真实。
3、分析资产负债表,(1)、流动性资产最好要大于流动性负债。因为流动性负债是短期内要还的,你的流动性资产不能覆盖的话,企业的资金链就极度容易“咔嚓”断了。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这就是财务指标中的“流动比率”了,这个指标,通常最好要大于200%。
(2)、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通常5年以上的坏账需要100%的计提,4年的坏账需要80%的计提,3年的坏账需要50%的计提2年的坏账需要30%的计提很多企业故意不计提坏账,导致利润虚胖的好看,
(3)、资产的总量不重要,不要用这个来判断企业的好坏,资产只要可以带来利润就是好资产。
(4)、有些企业是负债生存的是用杠杆来经营的,看上去负债总额很大包括预收款,这个也是在负债里面,但是这可不是有息负债,这是人家提前打钱给你,这是竞争力的体现,你不能简单的去看负债的总额,要看到底是负担的负债还是可以用来赚钱的负债。
二、利润表(损益表)里往往暗藏着玄机,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关系,收入和支出不一定要有真实的现金流动,只要发生了,便进行确认,因此有可能产生空有纸面利润而没有现金流入的情况。利润表最易操控,
分析利润表应该关注哪些要点呢?解读和分析利润表有三组关键项目,分别如下。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毛利。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只要把握这三组关键项目,就能抓住企业经营状况的核心,企业是持续发展还是陷入困境,一目了然。
企业没有收入就无法生存发展,但是收入必然伴随着成本的支出,两者相辅相成。
投资企业的第一步,就是要重点分析收入、成本以及两者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因为几乎所有的财务造假舞弊的公司,都是为了做大营业收入,做小营业成本,尤其是主营业务。不少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做大代理业务、做大流通、虚拟交易、一次性交易等做大营业收入的。
(优质的企业:收入的确认会在真正完成了交易,并且没有后顾之忧以后确认收入,劣质的企业:即使路边有个人告诉他可能会在一年后买他们公司的产品,他都会确认收入,所以收入这个数据太虚,太多想象空间,太多可能不对劲的地方,多看附注里面的具体内容,看看实实在在的收入有多少。)
看毛利率,要紧紧追踪行业水平,比较历史水平,以及根据自身的上下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所谓三项费用就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很多公司往往把管理费用当成一个箩筐,将各种不知名的费用都往里装。而销售费用和营业收入之间有逻辑对应关系,财务费用就是企业为了经营筹集资金而花的钱,比如借钱需要的利息。财务费用不一定是负的,因为企业很多是没有有息负债的,并且还有利息收入,
除了以上三组关键项目以外,管理者还要重视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所谓非经常性损益,就是与公司主营业务不直接相关的、偶然发生的一次性交易。这个数据对于投资者来说尤为有价值。非经常性损益往往被上市公司用来当作救命稻草,一旦发现经营状况不景气,就通过变卖股权、出售资产、寻求政府补贴、税收返还等方式和途径,营造一个看上去漂亮,但充斥着泡沫的故事。投资者应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公司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有股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存货,坏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是很多企业造假的主要方法,就是不计提,或者少量计提,就可以让利润虚胖。有时候还会为负,证明之前计提的东西都收回来了,一次性大额计提也不是好事,怎么企业在做财务洗澡,为了以后的业绩好看,并不是真正的经营有大改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收益这个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问题,当时买的金融资产或者房产,现在升值或者贬值了
营业利润一家优秀的企业应该利润来源于主营业务
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主要是处理一些资产,卖掉不需要的资产,或者是卖出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力得,企业合并损益,政府补助等这些都是。
营业外支出和主营业务无关的支出,资产的处理损失,固定资产盘亏,捐赠支出,罚款,报废等
净利润就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再减去营业外支出再减所得税,剩下的就是净利润。但是净利润并不是公司真正赚到手的钱,利润表的质量要看现金流量表,没有现金流入的净利润是很虚的。
和资产负债表的质量要看利润表一样,不赚钱的资产是没有用的。经营现金流和净利润一样多,或者经营现金流更多,就证明企业的净利润质量非常高,不然就证明企业实际上没有赚这么多钱。只是从算账的角度来看企业赚了这么多钱,实际没有收到这么多现金。
利润表就是在告诉大家企业销售了多少东西出去,赚了多少钱,成本怎么样,费用怎么样。
说白了就是在证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到底好不好。
如果利润表漂亮,就证明资产负债表其实是不错的,里面的很多结构搭配或许和教科书上的不一样,但是符合企业本身的经营特点,能赚钱的企业就是好企业,利润表好看自然就证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健康。
我们看利润表的重点就是多看附注,因为我们想看见更多数据背后的细节,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的数据给蒙蔽双眼,一家企业利润表的真实性远远大过具体数据。
三、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一家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充沛的现金,优质的利润空间,优秀的资产和负债结构。
现金流量表决定着企业的存亡。
因为企业可以没有利润,但是不能没有现金,没有利润证明暂时企业不行,产品没有市场,但是没有现金企业就要倒闭了。
利润是基于财务报表的,不是真实的现金,现金才是真正用来运作和经营的唯一保障。
现金流量表就是用来看清楚企业现金的重要报表,这张报表会告诉你现金怎么来的,怎么用的,还有多少。
经营活动现金流必须为正,并且持续增加这才是一家优秀企业该有的样子,如果一直下降,并且开始紧张,这样的企业肯定在经营方面出了问题。
投资活动现金流反映的是企业资本性支出的现金数额,企业买卖厂房,设备,固定资产都会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的增减。投资活动现金流大幅流出证明企业在进行大量的投资,一般来说处于扩张期的企业都需要大量的投资。投资活动现金流大幅流入,要看是投资收益,还是变卖资产,还是收回之前的投资,只要不是大量变卖资产,其他的都是正常的资金流动
现金流量表就是三个大方向,经营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方面——投资活动现金流,筹款方面——筹资活动现金流
最重要的肯定是经营活动,因为投资是为了经营,筹资也是为了经营,投资大部分情况就是扩建,就是扩大资产,这个是必要的,筹资就是借钱,
现金流量表其实很多都是对应的一进一出: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费用返还+政府补贴+其他收入+收回投资+投资收益+处置资产+发行股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现金的流入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职工+支付费用+上交税费+购买资产+金融投资+其他投资+发放分红+支付利息+归还本金=现金的流出
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都是权责发生制。
区别就在于你在本期看见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都可能有水分,都可能提前被美化,很多利润被提前装进来,很多资产被提前确认,但是现金流量表是真实的本期的现金流动情况,就可以让你看见企业到底经营的怎么样,也可以证伪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质量。
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
经营现金净流+(增加) 投资现金净流+(增加) 融资现金净流+(增加)
这种情况说明企业不缺钱,经营可以赚钱,投资也不怎么花钱,融资还在收钱。就是各种收钱。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既然经营可以赚钱,投资又不花钱,为什么还需要融资呢?这个问题就有点严重,很可能企业隐藏了经营的真实情况,企业是缺钱的,要不就是有人在转移上市公司的现金,极少数可能是企业在准备搞一笔大投资,
经营现金净流+ 投资现金净流+ 融资现金净流-
这种情况说明企业经营是可以赚钱的,投资现金也可以有钱流入,但是融资是负的,证明企业在还债。企业是在用什么钱还债?是在变卖家产还是正常的经营现金还债?如果企业没有变卖家产,投资现金流的流入是利息收入,那就是健康的企业,企业在正常的还债,但是企业投资现金流为正说明了企业没有投资了,企业不再招兵买马了,并且企业还在还债,证明企业目前发展到了瓶颈,未来业绩可能很难增长
经营现金净流+ 投资现金净流- 融资现金净流+
这种情况说明企业经营赚到的钱再加上借的钱都投入到了投资当中,所以投资现金流是负的。这种企业一般处于扩张期企业需要投资,需要用钱,并且经营获得的钱不够,所以还要借钱来投资,要注意企业借钱的利息高不高,投资什么项目,如果项目不错未来有巨大的赚钱潜力则问题不大。
经营现金净流+ 投资现金净流- 融资现金净流-
这种情况说明企业经营可以赚钱,也在投资项目,并且还在还债。这种企业算是最优秀的企业
经营现金净流- 投资现金净流+ 融资现金净流+
这种情况说明企业的经营不赚钱,投资方面在卖家产或者是利息收入,并且还在借钱,要看企业到底经营能不能改善,并且要看企业的投资现金流到底是怎么来的,如果是变卖家产来的,基本上也是快倒闭了,
经营现金净流- 投资现金净流+ 融资现金净流-
这种情况说明企业经营不赚钱,但是要还债,只能变卖家产。
经营现金净流- 投资现金净流- 融资现金净流+
说明企业经营不赚钱,并且还在投资,还在借钱。
经营现金净流- 投资现金净流- 融资现金净流-
说明企业经营不赚钱,但是还在投资,并且还在还债。非常危险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就是股东权益和净资产的变动记录,目的就是告诉你企业的股东权益有多少增加或者减少,盈余还有多少,分红多少
五、财务报表附注分析
企业的经营细节都在附注里面,未来附注会越来越重要,数字会越来越被看轻,追本溯源是未来财务报表的发展方向,对于真正的高手投资者来说肯定会反复研究附注,新手比较重视数据,高手重视数据背后的内容。附注会详细说明存货的构成,应收账款的账龄,长期投资对象,借款的期限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
六,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公司的偿债能力最主要体现在一年左右可以变现的资产,
流动比率(可以反映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
流动比率在2左右都不错,不需要追求过高。但是一定要记住,有些企业流动资产不高,是重资产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流动比率甚至不到1,但是他们依旧很优秀,因为他们可以赚钱,
速动比率(排除存货后的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因存货变现能力相对较弱,为更好反应还债能力,就有速动比率,低于1的话,通常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不是很好,1左右就不错了,不需要追求过高。
资产负债率是一个重要的长期偿债能力数据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通常把45%的负债率看做是一个界限,太低就说明企业不够激进,太高说明有一定风险。但是有些企业属于杠杆类企业,这些企业就是靠高杠杆赚钱的,所以不能用45%这个标准来衡量。资产负债率也要看清楚负债总额里面的内容,一般来说预收款是好事,可以排除后再算,负债还是重点看有息负债。
产权比率(也就是股东权益和负债总额的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x100%
七,企业的营运能力(管理层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让现金在最短时间内变成更多的现金。
1、流动资产周转的判断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x100%
这个数据主要是在告诉投资者,企业收到的收入里面有多少是打白条的,应收账款就是白条,优秀的公司应该是应收账款很少,
(2)、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情况):
【1】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x100%
即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主要用于流动性分析。
【2】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x100%
其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存货是流动性很差的,因为存货还有原材料这些,半成品这 些,或者是积压的,过时的,淘汰的产品,存货还会贬值。这些东西很难变现的,所以存货周转率很重要!库存尽可能小一点,并且存货周转率高一点,
(3)、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流动资产x100%
越大证明流动资产的质量好,可以带来很多的收入,
2、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x100%
越大就证明固定资产很好,可以带来很多收入
八、盈利能力分析
营业利润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三费)÷营业收入
这个比率就是要你看清楚企业在扣除各种费用和成本以后,到底还能留下多少收入,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x100%
企业的竞争力在毛利率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家企业如果毛利率不断下降证明企业的产品在慢慢失去竞争力。越高就越容易赚钱,企业本身就有各种税费,各种成本,开销也很大,毛利率不高的话,净利润肯定不高。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x100%
净利率高则说明企业的营业收入质量非常高,这样的企业,盈利能力非常强。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所有权权益|股东权益)x100%
反映企业的股东权益的投资报酬率,是评价股东权益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告诉你股东每投一块钱资本,可以获得多少的净利润,收益率越高,代表盈利能力越强,
净资产收益率还可以这样更加详细的拆分: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销售收入)x(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x(平均总资产÷净资产)
净利润÷销售收入(就是产品的净利润率)
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就是总资产周转率)
平均总资产÷净资产(就是杠杆系数)
通过这三维数据可以更加清楚企业的情况,到底是靠产品利润赚钱还是靠产品周转赚钱还是靠杠杆赚钱。
企业要赚钱肯定有一个特色,要不就是产品利润巨大,要不就是资产周转极快,要不就是杠杆撬动更多资源。
企业要赚钱肯定有一个特色,要不就是产品利润巨大,要不就是资产周转极快,要不就是杠杆撬动更多资源。
九、企业的成长性分析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
净资产增长率=(本期净资产-上期净资产)÷上期净资产
十、财报综合分析
1,看财务报表不能只看一年,最好是看5-15年的财务报表,要动态的分析一家企业的经营变化,
2,不仅仅要深入看透一家企业的年报,还要对比其他相同企业和该企业的数据,
3、不要只看企业有哪些规划,更要看最终实行的怎么样。
4,分析财务报表最忌讳照本宣科,只看死板的财务数据,而不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分析,不做辩证分析,一定要对具体的问题做具体分析,
5,分析财务报表也不能格局太小,还要结合当下的经济环境来分析,
6、不同行业的财务数据放在一起比较,这是没有意义的。
7,一定要具体考虑到该公司的会计核算方式,比如存货的销货成本,有些公司是先进先出,有些公司是后进后出,还是分批确认的。比如,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些公司用平均折旧法,有些公司用加速折旧法,还有些公司用计划成本来计提折旧,这些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会导致最终的财务数据有很大差距,
8,物价是一个很容易被遗忘的重要影响因素
9,我们在对比相同行业的不同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时,不是要看数字大小,而是要想数字背后的原因,
十一、财务造假的迹象:
如果企业很有钱,还在借钱,这就可能有巨大暗雷,不可能有人自己的钱不用去用有利息的钱。
卖资产来获得一次性大额收入,要不就是一次性计提费用,导致一年的财务特别差,平时几年利润好看一些。
刻意减少员工工资来提高利润
利用重组来洗清之前的猫腻
计提、减值、跌价,折旧不充分
一次性大额计提做财务洗澡
企业的产品无法准确计量和估计,比如农林牧渔和生物类资产
应收账款莫名其妙大增
大客户退货或者离开
存货莫名其妙大增
长期待摊费用大增
企业承诺了很高很难完成的业绩目标
企业大买无形资产
在建工程总是不转为固定资产
关联交易混乱
财务报表突然延期
公司正在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调查
会计政策莫名其妙改变
业绩预测非常不准确
非常异常的影响业绩的突发事件
营业外收入大增,又说不清楚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出现大幅波动
企业借钱的利息特别高
企业的突然投资一些之前没有在董事会提过的投资
企业突然换会计师事务所,突然改变财务报表发布时间,董事集体辞职,大股东减持,财务总监离职,主要供货商可疑或者不正规,跨行业收购。
其他应付款也是经常用来隐藏利润的科目,经常用来调节利润,比如说今年生意好就把一些利润调整到这个科目下面,以后生意不好的时候再拿出来。其他应付款科目包括所有“其他”名字的科目其实都是数额很小的科目,但凡是数额很大肯定就有猫腻。
全面的了解企业,探索财务造假的真正动机:最上层的动机就是品德问题,中层就是经营问题,公司的经营是否有问题?行业是否有问题?产品是否有问题?这些很可能会倒逼一些企业不得不做假。下层就是资金链问题,一家企业最有可能做假的时机就是倒闭之前,因为没有人会想违法乱纪,很多都是被逼的
抛开当期的财务报表,要立足长远,多年的财务报表,要看企业经营的怎么样,企业管理层是否靠谱,企业时候有资金链断裂风险,就像一个人是否会违法犯罪,不能看他当天的行为,要看这个人多年的行为,品德如何,是否人生有重大变故,是否特别缺钱等,这些才是最有可能导致这个人违法乱纪的根本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在造假之前肯定是有一个开端的,比如行业开始不景气了,企业开始亏损了,借了很多利息高的钱,管理层大换水,这些都是诱因,都是开端,企业为了不倒闭,并且维持投资者的信任,维持金融机构的信任很可能就会开始走上业绩造假的道路。
财务常识其实非常重要,比如卖东西肯定需要成本和费用,比如你货买的好,但是运输费还减少了,这正常?
一定要注意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会经常给各种企业发询问函,其实就是发现了问题,
要识别虚假财务报表直接的手段就是看审计意见,除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以外的财务报表都不需要去看了,肯定有问题。
六、对于港股财报来说,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还是三大财务报表和董事会报告,综合权益及其他全面收入表即利润表,综合财务状况表即资产负债表,综合现金流量表也就是现金流量表。
那么这三张表有什么用呢,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1、看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的钱,要么是借的,要么是股东投的。
2、看利润表时,我们发现钱还可以是自己挣的。
3、最后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的现金活动通过三大板块展示,即筹资现金活动,投资现金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